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动态 >>
【两会报道特稿之三】三驾马车齐推进 硕果累累谱新篇——以开拓创新精神全面提高教育水平

      自2010年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院各领导的悉心指导下,传媒学院在发展总体布局上,形成了三驾马车带动的格局,其中传媒学院为办学实体,主要肩负人才培养的任务;学院成立了传媒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作为研发实体,主要肩负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的任务;学院成立了安徽省经致科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经营实体,主要肩负实践育人和社会服务的任务。三者之间有机结合,互为支撑,共同服务于传媒学院的创新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协同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解放思想谋进步 扎实教学促成长
      传媒学院紧紧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使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逐步提高。
      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在专业布局上,学院在原有6个专业基础上,新增了空乘与礼仪、广告设计2个专业方向。在招生布局上,扩大了艺术类专业招生和外省招生规模,学院单届招生总数已位居全校之首。2年多来,成功获批12项省级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其中,新闻学、广告学成为省级特色专业,传媒与艺术综合实验中心成为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2012年5、6月间,安徽省原副省长吴昌期先生一行三次莅临传媒学院,商谈企业传媒专业设置等合作办学事宜。
      重视质量工程建设。学院结合“传媒+艺术”的基本方向,按照“特色定位、错位发展”的基本思路,确立了“一体两翼三化”的学科发展定位。传媒学院先后成功申报了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开设了新闻学、传播学、戏剧戏曲学、广播影视艺术学、文化创意产业等5个硕士点。今年,传媒学院成功申报了省级教学研究项目9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个。在刚刚结束的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最后一轮评审中,我院牵头申报的“安徽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成功获批,这是学院发展历程中又一个重要的平台。
      加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在实验室建设上,成功申报5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新建14个实验室,完成空乘专业方向实验室选址、规划、设计和招标工作。在实习基地建设上,巩固原有24个老实习基地的建设,并与安徽出版集团等6个单位建立实习基地。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启动“四化”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工作。聘请新安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望梅先生为学院的兼职教授,聘请北京邮电大学张海珍老师担任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兼职教师。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联动,继续大力办好“传媒视界”活动。并邀请了尹韵公、贺雄飞、章于炎,禹成明、芮必峰、周飞、朱金海等资深传媒人为同学们做专题讲座。
      加强教学规范管理。从去年4月份开始,院领导与年级辅导员一起深入教室、课堂,基本上做到一周检查2次学生上课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解决。重视教学日常运行,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在培养考风考纪方面,专门制订了《传媒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诚信考试建设的若干意见》等规章制度。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自传媒学院建院以来,没有出现过大的问题和教学事故。此外,本院还重视教学督导组信息反馈工作,学院督导团经常性开展教学督导活动。重视并举办全校观摩教学活动,先后动员组织教师举办全校观摩教学活动和公开课教学活动。

      创新思路出成果 致力科研求发展
      2010-2012年,全院教职在科学研究取得了新的成绩和突破,共申报各级各类纵向项目达213项,涉及多达14个类别,已经立项6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4项,厅局市级项目16项,校级项目29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45篇,其中发表在国内公认的一类期刊上的论文20余篇。另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达10本。
      本院还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国内各种大赛,如“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第二届“古铜杯”杯铜艺术品设计大赛、“安徽省第三届美术大展赛”、“2011上海国际郎静山摄影节”等,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针,本院积极有效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术活动。根据本院实际邀请了校内外学术专家相继开办了系列专题讲座和论坛多达十余场次。还成功承办了中国广告教育第十届学术年会,此次盛会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百所高校近300名专家学者参与。
      积极筹划科研平台建设。如在申报第二批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过程中,本院率先召开校内外专家论证会,经过多轮次的论证、修改、完善,最后形成初步草案,送呈学校审核,参与全校选拔。最终,校领导决定由传媒学院牵头,整合文学院、音乐学院、政法学院四个学院的相关科研资源,共同申报。

      两个创新稳推进 产研结合求发展
       学院的根本任务是“创新两个模式”,即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贯彻学校的战略部署,传媒学院坚持改革不动摇,在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在办学上,形成了“学院+公司”的模式,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院办公司,学院注册成立了“安徽省经致科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校有院办的经营实体,经验动漫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策划、文化策划与推广、相关业务培训等项目,最终形成“文化创意—产品制作—经营管理”一条龙。二是学院与安徽出版集团、金通航空培训、炫伍科技等社会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理念和资源促进办学。其中,传媒学院与金通航空培训合作,联合开办华东片首个空乘与礼仪专业(方向),扩大了优质办学资源,实现校企合作双赢,这也是我省本科高校第一次尝试校企合作办专业。
      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了“项目化+一体化”模式,学院以动画专业为主体开展了项目化教学,吸引动画公司在传媒学院建设工作室,将商业项目植入教学;以广告专业为主体建立了仿真广告实验室,开展情境化教学;以新闻专业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主体开展一体化教学,着手打造传媒电视台,在学院范围开展专题化教学,邀请尹韵公、张金海等数十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作专题报告。先后组织了“安徽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进校园报告会” 、“新闻是一种力量?新安编辑记者高校行”活动。
      同时学院还进一步规范了实习基地建设,强化了采风实践等环节,鼓励各专业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和观摩活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力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从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8月,学院扎实开展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针对2008年版培养方案贯彻落实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围绕“系统设计、分类指导、强化实践、突出能力”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秉承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了供求性、主体性、整体性和实践性原则,重新确定了专业定位,设置了阶梯化培养和模块化课程,努力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深度融合,课堂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学校及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在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的号召下,本院积极制定发展规划,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工作。积极起草了《必赢76net线路唯一官方网站传媒学院高水平社会服务发展规划》,并经多次讨论修改,为该规划出台做好准备。学院还召开了产学研工作会议,提出了以战略合作带动项目合作,以服务政府、企业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年度产学研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对相关任务进行了分解。
      同时,本院积极推动院、校、政、企产学研的合作。院与校、政府、企业合作不断深入推进。与安庆百蕊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时代漫游文化传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项目合作协议”。此外,还积极与芜湖市联系洽谈科教战略合作事宜。学院不仅积极组织申报芜湖市项目8项(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6项,芜湖市委党校“十二五”期间“科研教学一体化”重点招标项目2项)。而且横向课题数目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如本院胡靖书记主持的横向项目“芜湖市弋江区关于弋江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的宣传片制作”和“中国桐城文学艺术论坛”等等。

      近三年以来,传媒学院不断以以生为本的理念促进教学工作;以求实创新的精神推动科研工作;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带动社会服务。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传媒学院一直行走在前进的路上,为打造出一个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自主化的学院而努力。                
                                                 (李希 朱若雨)